
牛肉各部位用途評價全解析
Mar 06. 2025
作者:Svan Huang 2025/03/17 版權所有,引用請註明連結處。
目錄索引
- 引言
- 牛肉部位總覽
- 牛排:細嫩 香醇 Q彈 價位 各取所需
- 燒烤:油脂與煙燻氣
- 燉煮:香醇濃郁 穠纖合度
- 沖 燙 涮:以瞬間熱燙 鎖住鮮甜軟嫩
- 快炒:高溫爆炒 軟嫩鮮香
- 生食(刺身):鮮甜軟嫩的原滋原味
- 肉乾:越嚼越香的常溫零食
引言
牛肉一直是全球最受歡迎的肉類之一,牛隻的不同部位,因其生物機能各異,肉質組織特性和脂肪含量皆有差異,適合製作的料理自然也有所不同,選對牛肉部位,可說是料理的首要學問。我們先從牛排、燒烤、燉煮、川燙、快炒、壽司、刺身(生食)、肉乾、臘肉、罐頭...等常見用途,進行詳解與探索。
本文看法,來自許多業界專家的無私分享與作者個人觀點,並非絕對,料理的世界沒有標準答案,事實上技巧仍能克服肉品的天生極限,開創全新的可能性。
牛肉部位總覽
牛肉部位從解剖學角度來看,可分為不同區域:肩胛肉、背肉、胸肉、肋排、腰肉、腹肉、腿肉、牛舌、內臟、牛筋、牛尾...等。每個部位含有的肌肉纖維、脂肪和結締組織各有不同,直接影響到料理時的口感和風味。例如,里脊肉細嫩,首選用途常為牛排與川燙或快炒,亦可生食;肩部肉質較結實,常用於燉煮與平價牛排;而腿部四肢等肌肉纖維強韌,適合製作肉乾或罐頭,各部位風韻各異其趣,各有擅長發揮的料理方式,但也常與風俗民情緊密連結,例如西藏民族與印第安民族,因為狩獵模式與氣候特性,就特別喜愛將牛肉製作為風乾生肉或燻製肉乾,以作為存糧備用。
牛排:細嫩 香醇 Q彈 價位 各取所需
【菲力 Tenderloin】
一整頭牛通常700~800公斤,可食部位約有400公斤,而菲力只佔4公斤,自然也相對珍稀昂貴。地獄廚神 高登·拉姆齊曾讚譽菲力是牛排界的「勞斯萊斯」,其肉質特色是軟嫩,這部位沒有明顯油脂卻極為細緻滑嫩,主要是因為菲力牛排取自牛一生當中幾乎不會運動到的部位,也就是俗稱的「腰內肉」,但料理時絕不可過熟,溫度要控制妥當,太高溫或加熱太久都很容易使其變硬,失去軟甜感,推薦於三分熟到五分熟分之間熟度食用。菲力天生缺少油脂香氣,通常需要奶油與大蒜在最後階段增香提味。
【肋眼 Ribeye】
極品部位!肋眼常被讚譽為“風味的藝術品”,其油脂與瘦肉間的完美平衡使得每一口都充滿層次感。許多大廚喜歡以高溫煎烤或炭火燒烤,先以高溫封住肉表,再以中低火完成內部烹調,以保留肉汁與油脂的天然香氣。是所有牛肉部位中嫩度僅次於菲力牛排的部位,肋眼牛排的嫩度來自於豐富油花,分布得像大理石一樣均勻,加熱後油脂會自然溶入肉質纖維裡面,品嚐時在嘴裡會略有爆汁感(如果熟度恰當),而且因為油脂產生的濃郁香氣,加上牛肉礦物質豐富,相融為特級美味。提醒:肋眼很重視嫩度,建議不要超過5分熟,不然真是很浪費喔!
【老饕 Cap of Ribeye】
老饕牛排即肋眼蓋,是位於肋眼外層的一塊極為美味的部位,因其豐富的大理石脂肪與獨特的紋理而廣受饕客喜愛。此部位的肉質極其嫩滑,脂肪與瘦肉之間呈現完美平衡,使得烹調後風味濃郁且口感飽滿。米其林餐廳中,老饕牛排常以高溫煎制或炭火燒烤,利用短時間大火封住肉汁,再以中低火調控內部熟度,建議最佳熟度為中偏生(Medium Rare),以確保肉中油脂溶解、入口即化。此部位分量極小,且極富風味,價格比旁邊的肋眼更為昂貴,可說是牛排中的“隱藏寶石”。
【沙朗 Sirloin】
沙朗牛排取自牛背後腰脊與腿部之間的肌肉,兼具瘦肉的豐富風味與一定程度的油花分布,使其既有嚼勁又不失柔嫩,外圍還有一圈有嚼勁的白色肉筋,因此肉多呈現大理石斑紋的形狀。這部分肌肉在牛體中負擔較大,因此略顯結實,熟度較推薦五分到七分。由於沙朗部位較為豐富且產量較大,價格上通常略低於菲力。但是在台灣,沙朗牛排其實已經變成台式牛排廣泛使用的一種概念式的通俗名詞,並不一定特定指專有部位,因此易有誤解與混淆,只有專業級別中上的餐廳,才會特別採用真正沙朗部位。
【牛小排 Short Ribs】
附著於牛肋骨周邊的筋與肉,其肉質結構中富含大量結締組織與膠原蛋白,若用於慢燉或燜煮,能釋放出濃郁的肉香和豐富的口感。這部分肉經常需要經歷低溫慢燉以分解結締組織,轉化為入口即化的細嫩口感,因此在料理上常被用於燉煮、紅燒或熬製濃湯。牛小排在亞洲,尤其台灣地區極受歡迎,尤以燒烤、火鍋最常用,油脂與肉香極其濃郁,愛吃骨邊筋的行家不在少數。價位上比肋眼、菲力平實許多,這也是特別容易普及的主要因素。
【紐約客 New York Strip/Striplion】
練習煎牛排的入門部位,傳說是因為外型像美國領土故得此名,又稱作Club Steak。特色是油花分布非常均勻,肉質稍偏紮實,熟度高時有嚼勁,料理熟度建議三分到七分,不同熟度都各有風味,價格較為親民,是非常經典的熱門部位。
【丁骨 T-Bone Steak】
丁骨的一邊是紐約客,另一邊則是菲力,若想同時吃到菲力牛排精瘦鮮嫩,以及紐約克牛排具嚼勁及油花的雙重風味,丁骨可一次滿足願望,建議料理熟度是3分到5分熟,菲力的部分不可太熟,記得別放過骨邊的焦香小碎肉。丁骨中最高級品為"紅屋牛排",其菲力部位的份量較多,因而較昂貴。
【翼板 Flat Iron Steak】
取自牛的肩胛部位,屬於牛的“工作肌肉”,油脂含量在肩胛部裡面已相對均勻、軟嫩,筋比板腱(嫩肩)少一些,口感類似牛小排,但沒那麼油。適合用香料、大蒜、奶油等增加風味,料理熟度適合五分到七分之間,如果怕太油,又希望有點牛油香氣,選這部位應該不會錯。
【嫩肩(板腱) Chuck Tender】
又叫「平鐵牛排」,來自牛肩部較細嫩的板腱區域,這裡屬於較為“勤勞”的工作肌肉,偏扎實,其特徵是中間有一道極為明顯的筋,口感扎實中帶點軟嫩所以叫「嫩肩牛排」,其實這種嫩度無法與菲力比擬,只是個銷售用的形容詞,但此部位CP值極高,在好市多極受歡迎。料理時可考慮經過嫩化醃漬,或切薄或斷筋處理,尤其中間那條筋,如果熟透極為美味,是一個蠻適合奶油、大蒜、黑胡椒調味的部位。
燒烤:油脂與煙燻氣
燒烤講究火候、醬汁與燃料種類(木柴、木炭、電熱、瓦斯),通常適合選用富含油花油脂的部位,除了薄片燒烤,炙烤牛排也是經典料理:
【肋眼】
煎烤是肋眼牛排最常見的烹調方式,可以讓表面形成焦香的口感,同時保留肉汁的鮮美。其油花分布均勻,經過燒烤後能釋放出濃郁的香氣與多汁口感。
【肩胛】
適合以薄片快速燒烤立即品嘗,或以中厚片速烤封住表層,再中溫慢烤使牛脂滲透,不可過熱或太熟。肩胛肉的油花分佈較為均勻,烤製後能釋放出濃鬱的肉香,帶來豐富的層次感。
【牛五花(胸腹肉)】
牛五花油脂濃厚、油花細緻,以薄片快速燒烤,輕灑鹽花與黑胡椒食用,香氣四溢。
【牛小排】
肉質結實,油脂豐滿,肉量明顯比肋條多。燒烤時火力不可太急強,需要時間熟透至七分以上,油脂溶解後後香氣最濃郁。若為薄片牛小排,應縮短燒烤時間,以牛脂溶解狀態為原則,切勿過熟。
【牛肋條(牛腩)】牛肋條是牛肋骨之間的肉,肉、筋與油花交融,口感極為豐富。燒烤以七分到全熟為佳,在筋熟透且油脂逼出後,口感會比較緊實略為Q彈不油膩。
【牛舌】日式燒烤的最愛,軟嫩Q脆,不建議超過五分熟,薄片牛舌只需單面速烤變色微焦即可食用。近代燒烤手法經常搭配蔥花與鹽,此吃法大受餐廳消費者喜愛,間接促成牛舌市場極為熱絡。
燉煮:香醇濃郁 穠纖合度
締結組織、筋、腱、韌帶較多的部位,需要以長時間烹煮,加上牛脂油花分佈,能釋放出特別豐富的膠原蛋白和油脂香氣,使湯汁濃郁潤滑:
- 肩胛肉(Chuck):結締組織豐富,長時間燉煮後變得軟爛入味,適合各種燉牛肉或紅燒牛肉湯。
- 腱子肉(Shank)與牛筋:富含膠原蛋白,燉煮後能釋放出濃郁的風味,是清燉牛肉湯和滷味的優選。
- 胸肉(Brisket):包含牛肋條、牛腩,富含牛脂與韌帶,煮透軟嫩、香氣四溢,口感滑潤,常做成羅宋湯與紅燒牛肉湯,台南的牛肉湯也常供應這道限量湯品。
這些部位適合長時間中低溫燉煮,燉煮之前最好能先以油煎炒過每塊肉的表面,使其產生鍋底梅納反映,能夠充分產生牛肉的鮮美濃郁。以這種方式燉煮牛肉建議全程使用熱水,無論是開始燉之前還是中途加水,都避免使用冷水,熱水能使表面蛋白質急速凝固,可防止胺基酸流失,保留較多風味因子於牛肉裡。亦可採取冷水下鍋方式燉煮,但浮沫會比較多,可於事前以米酒和白醋浸泡去味30~60分鐘,減少異味與浮沫。
鹽巴一定要在起鍋前最後10分鐘才加入調味,防止肉汁逸散,以避免乾柴,這點很重要。
沖 燙 涮:以瞬間熱燙 鎖住鮮甜軟嫩
川燙(快速燙煮)常用於火鍋或作為前菜,需在短時間內鎖住牛肉鮮味,停止過度熟化:
- 薄切外脊(翼板):切薄後迅速入沸水川燙,能保留牛肉原有鮮嫩口感,是火鍋、涮肉的常見選擇。
- 腹脅牛腩(大扇):經過切薄川燙,散發濃郁的肉香,也適合搭配各式蘸醬,風味濃郁。
- 牛五花:帶有較多軟性油脂,肥瘦相輔,入口滑嫩多汁,也頗受歡迎。
- 霜降:油花細緻均勻的部位,均可切薄川燙,轉瞬秒熟,鮮甜滑嫩。
這類部位薄切後,經過瞬間熱燙(三到五分熟即可),不僅保留了肉汁與油脂,還能突顯牛肉原味,並且能品嘗清甜肉湯。
台南牛肉湯則完全無需入鍋,僅以適當比例之熱湯澆淋於鮮肉片,輕微攪拌即可品嘗濃郁香醇的當日溫體牛。台南人喜愛沾取醬油膏與豆瓣醬,配著細薑絲入口,令人回味無窮。
快炒:高溫爆炒 軟嫩鮮香
快炒料理要求牛肉在高溫下迅速熟成且保持嫩度,刀路很重要,一定要逆紋切,口感才不會太硬,配合速度與快火,達到軟嫩鮮香的期待。
- 前腿上部(黃瓜條):也是牛肉乾的優良部位;去筋與筋膜後,逆紋切薄片,爆炒五分熟,避免過熟硬化。
- 前腿內側肉(湯匙):精實瘦肉,優質品,纖維較細。
- 肩胛肉(翼板/肩胛里肌):亦可處理為牛排,精實瘦肉;去筋與筋膜後,逆紋切薄片,爆炒五分熟,
- 小里肌(菲力):精實軟嫩之上品瘦肉,高級牛排,幾乎沒有筋膜與脂肪,以高溫爆炒,不可超過五分熟。
- 後腿肉(三叉):纖維中等,筋度略高,因此能炒出脆感,爆炒技術性高,滋味鮮濃,行家部位。
- 後腿肉(鯉魚管/和尚頭):精實瘦肉,也是牛肉乾的優良部位;需仔細去筋與筋膜後,逆紋切薄片,爆炒五分熟,避免過熟硬化,肉味濃郁鮮香。
需挑選無締結組織、去筋膜、油脂少的肉質為佳,若希望更軟嫩,可加水與澱粉稍微抓捏醃製幾分鐘。
生食(刺身):鮮甜軟嫩的原滋原味
日本、韓國、法國、西藏、印地安文化中,都有生食牛肉的生活技術與料理習慣,通常以很精瘦少筋的部位為主,但要注意生食風險極高,請務必在可信任的餐廳與廚師調製之下食用,避免遭遇食安問題。
- 菲力(Tenderloin):因其肉質細嫩且纖維短,新鮮時非常適合生食。
- 外脊(Striploin):脂肪適中、口感緊實,也常被用來製作生牛肉料理。
- 後腿肉(和尚頭/鯉魚管):精實瘦肉,也是牛肉乾的優良部位;需仔細去筋與筋膜後,逆紋切薄片或肉絲、小肉丁,拌隨蛋黃與醬汁食用。
餐廳可見的兩種知名生牛肉料理:
「韃靼生牛肉塔」又稱生牛肉塔、塔塔爾牛肉、野蠻人牛肉,需使用新鮮牛肉或馬肉,剁碎後,混合專用香料、加上生蛋黃,此料理來自法國,日本人也喜愛。
「肉膾」以生牛肉製成,與「韃靼生牛肉塔」極為類似,在韓國、日本較流行。先將牛肉瘦處理為牛柳或小丁,冷凍約一個小時,加入醬油、蜜糖、芝麻、青蔥、生蒜、黑芝麻、麻油拌勻,與糖漬梨子擺盤,再打上一顆生蛋黃即成。
肉乾:越嚼越香的常溫零食
現代人吃的牛肉乾對肉質的要求極高,與古代傳統牛肉乾的已截然不同,現代人講求健康清爽,越來越不喜歡過鹹過甜過肥的飲食,因此必須選用瘦肉且纖維均勻的部位,既瘦又不能柴,口感趨勢講求柔軟易嚼:
- 前腿上部肉(黃瓜條):低脂且肉質緊實,非常適合做成牛肉乾,口感耐嚼且風味濃郁。
- 肩肉:經過適當去脂去筋膜,醃漬軟化後也是製作肉乾的好選擇,肉香濃郁。
- 後腿肉(和尚頭):精實瘦肉,是肉乾的優良部位,整個後腿肉包含了好幾種肉質,其中有一條後腿心肉質特別細緻、無油,是多用途部位。
【香織堂黃家乾炙牛系列】採用澳洲優質黃瓜條部位製成。以二十多種草木花果香料與陳年老醬浸漬入味,低溫炒乾後,以瞬間高溫炙燒技術,在極短時間內鎖住香氣於牛肉乾中,令其香軟平衡、風味獨特。雖然尚未入圍前十大熱門品牌,但其創新工法與前衛風味已引起市場關注,值得肉乾愛好者嚐試。
後語
全球消費者對健康飲食及食品品質的日益重視,各種牛肉用途將更加精細化與多元化,廚師和美食愛好者們皆根據不同料理需求,發揮牛肉最極致的風味。雖然選用牛肉部位對料理效果影響極大,不同部位各有其最佳用途,無論牛排、燉肉、快炒、燒烤、肉乾、...,每一種料理都能展現牛肉獨特的風味與營養,但若有自己獨特的目的與期待,也未嘗不可,期待各位牛肉愛好者與行家都能開創最佳用途與未來商機。